
很多人觀念裡認為,呼吸時「咻咻叫」才是氣喘,其實氣喘最常見的症狀是「咳嗽」,卻常被誤以為是小感冒而忽略,若咳超過2週且常發生在半夜或凌晨,因氣溫變化,症狀更為明顯,請儘早就醫!讓我們一起來關心…
衛福部豐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張一誠表示,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流阻滯,經外在或內在刺激因素,包括:
- 過敏原
- 呼吸道感染
- 吸菸、油漆等刺激性氣味
出現咳嗽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喘鳴音,置之不理恐導致慢性氣道炎。一般感冒咳嗽時間不長,而過敏者除了咳嗽又多合併有眼睛癢、黑眼圈等合併症狀,但氣喘的咳嗽則不同,若咳嗽超過2周以上,且多為隔斷性的一會兒咳、一會兒好,就得當心有氣喘的可能性,應進一步就醫檢查。
很多人常認為呼吸「咻咻叫」才是氣喘?張一誠說,其實咳嗽才是最常見的症狀,卻因和小感冒類似,患者常拖到嚴重了才來就醫。他表示,「咳嗽」是氣管的保護反應,咳嗽會導致氣管粘膜損傷,若長期咳不停,氣管裡的傷口會慢慢結痂,不僅會失去彈性,還會讓內壁變得凹凸不平,久而久之就會感到呼吸愈來愈困難,總覺得胸部漲漲的。
氣喘有3大症狀:
- 間斷咳嗽超過2週
- 合併有眼睛癢等類似過敏問題
- 咳嗽在半夜、凌晨最嚴重,一週咳醒2次以上
如果有以上症狀,就得當心是氣喘,如置之不理,急性發作的時候可能導致嚴重呼吸困難、呼吸衰竭,甚至死亡。
調理過敏體質當心交互作用
不少台灣人愛吃中藥調理過敏體質,但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藥師劉康聖觀察到,有些中藥不吃則已,一吃反而造成過敏患者血壓、血糖失控,問題就出在中西藥的交互作用。
劉康聖舉麻黃為例,是中藥常用來治療過敏症狀的藥材,但因為會促使中樞神經興奮,反而降低了病人原本在吃的降血壓藥、安眠藥的藥效下降;另中藥拿來治皮膚過敏、抑制胃酸的青白散,其中含有海螵蛸,也會讓阿斯匹靈、鎮靜安眠藥等效果打折,過去就曾見過有人長期同時用中西藥,結果導致胸痛、心律不整。
劉康聖強調,這些中西藥「衝到」的負面效應,常常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浮現,對慢性疾病控制影響極大,建議民眾就醫時一定要清楚交代是否有在合併使用中西藥,不是不能吃,而是該讓醫師、藥師評估怎麼吃法才最好。